因为工作需要,今年整个春季一直断断续续向几位通过豆瓣“自然笔记”活动认识的同好问询植物讲解活动的资源,同好很热心,帮我推荐各种渠道,有机构,有大牛,也借此机缘,接触到了盖娅自然学校。最终结果是,我想要组织的活动没做成,却给自己报了这门《教你认识身边的植物》的春季课程。
我从小生长在华北平原,家乡的农田间、荒地里、阳沟边、田埂上野蛮生长着各种野草花,于那时候的我来说,它们是我存在环境的一部分,朝夕相见,习惯到看不见它们,在无意探求它们名称的情况下被长辈告知了其中一部分植物的名字。等到定居北京,日常见到的植物类别也都属于华北植物谱系,于是,不知道从哪个时刻开始,这些植物竟然成了一扇叩响童年家乡的门,每一种小时候见过的植物,总是在“哦,原来你是这个名字”的惊喜惊叹中,以一种更为饱满丰富的形象,重新进入我的认知,与我四季并行,深刻而温柔地陪伴。不过这种感性认识,还是较为浮浅,都是由着心情。无论哪个季节,一时兴起就会去“南植”(国家植物园南园),以深度游客的身份,抱着欣赏和丰富知识的目的,探访了两年,纵是多了一些“老朋友”,也并无系统观察和记录它们。
泥巴 拍摄
直到完成了今春伊始的植物课程,再回顾自己之前这几年的心态,觉得还是有所变化,有所收获:
从 “野花烂漫”中大部分花花很珍惜自己的花粉,会主动选择某种特定授粉者,以保证充分授粉以及授粉链条的稳定性,到“爬藤植物”在生命周期内不同阶段,会感知周围环境来调整自身结构以各种攀援方式向上努力生长,来抢占阳光和空间、再到“水生植物”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来试探水面高度,以决定叶柄生长长度以摆脱水面张力的束缚,而尽量将叶片伸出水面亭亭玉直,无一不透露出植物的各种生存智慧。空间、空气、阳光、水、植物、动物等,它们背后的关系,是一张隐秘的大网,无形的纽带让大家互相去适应和选择。为了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早于人类存在的植物,顽强、聪明,极尽生命本能、生存之道,从物质到精神,涵养着人类,我们再也不能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姿势看待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因为加入课程晚了一节课,错过了“早春植物”这堂课,但是在“果树亲戚”这一课中,班主任山竹及引导员小车前就告知了“六大器官”、“五感”的观察和认知方法,让我在后面几节课中受益匪浅,不再是流于表面和无厘头地去看植物。观察要有章法,从整体到细节,植物的高度、树形、树皮的颜色及纹理、叶片在枝条上着生的位置、花的类型、花与托叶及花萼的关系、花瓣的形状、雌雄蕊的关系,都是信息。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感觉揉搓叶片的香气还留在手上,樱树叶片下腺点的甜味还回味在口中,荷叶片中间那洼昨夜的雨水还在不时冒出晶莹的呼吸气泡,小虫触发蝶形花的龙骨瓣机关将雄蕊弹射出,抱茎苦荬菜的雌蕊跟我们捉着迷藏,花柱及柱头从聚药雄蕊中间穿出,附地菜小蓝花内精致的附属物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精心挑选着特属于自己的授粉者。这些观察方法引导我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从未见过的、极具魔力的隐秘的世界,是人类角度到植物角色的转换。这个课程的班主任和引导员们也遵循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当我问出一个问题的时候,从不会直截了当给出答案,而是反问一句,你觉得呢?为什么呢?过段时间你再观察一下等,以引导和启发为主。
已经习惯隔一段时间与同学们相约在野外,一起观察和探讨,从陆生到水生,从木本到草本,从表面现象到背后原因或联系。每节课都是由一个个的为什么开始,到在引导员启发下的七嘴八舌群策群智的探讨,最后收获的是丰盈的知识,充沛的能量以及更为积极的生活态度。于成年人来说,这种久违的自豪感,刷新着自我认知,是终生学习的驱动力。
小车前 拍摄
《教你认识身边的植物》
秋学期课程已开放报名
欢迎一起来和植物们交朋友啦!
▽
详情请戳:《我的百草园》小小讲解员培训营招募详情&说明会回放